雙語Q&A 3: 怎麼讓完全不會聽和說中文的孩子開始學中文?
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
沒有一定量的「聽」進去,就不要期望孩子「說」出來。要讓孩子先多聽中文,再慢慢引導他們說中文。
同理,認字也也要先於寫字,需要「閱讀」的輸入,將來才能「使用文字」輸出,來表達自己。
- 一定要先給予口語「暖身」的時間,切忌一開始就識字。
透過生活常用語,或者教室常用語等等,天天重複,讓孩子在「自然環境」經常聽到。
例如:每天刷牙、穿衣、吃飯、洗手等等。
例如:你、我、他,家人的稱呼等
例如:常見的動物名字等等。
- 多用「身體語言」幫助孩子理解,孩子很聰明,很快會理解。
- 如果孩子模仿,不要擔心孩子發音
你重複說,孩子聽到正確的音,將來就會發出正確的音。
- 不要乾巴巴地說話。
透過唱歌、兒歌、聽故事、遊戲、動作表演、做手工、簡單的烘烤或烹煮活動等,各種靜態和動態的活動,製造目標語言環境,讓孩子在「自然語境」中,大量聽到要學習的語言,就「順便」完成語言自然「輸入」的功課了。
- 盡可能不要使用孩子的母語(例如英語、法語等)來解釋。
專家研究一致認為:兒童學習外語,最好不要母語的翻譯或解釋。孩子更具有語言學習的天賦能力,要善加利用。多使用身體語言來幫助他們理解,也可以多舉例子來讓他們明白,如果一時明白,也不要太在意,但是不要養成依賴母語的翻譯。
- 在大量口語輸入之後,會自然開始有少量或者大量「輸出」語言(開始說中文)的時間會是多久?
這個因孩子而異,也因聽到的多寡而異,也跟孩子和其他說中文孩子們一起玩耍的時間多少有關係。
一般而言,「最少」要給孩子幾個月聽的時間,一年也很普遍。
- 等有了一點基本聽和說的基礎,才開始「閱讀」識字
「流利」的口語並「不是」孩子開始閱讀的先決條件,以上的口語培養過程,無非是讓孩子接觸熟悉這個新的語言,為未來開始閱讀識字的活動做一點鋪墊,並非要求孩子要先達到很高的口語水平。有了基本簡單的口語能力,會讀中文父母完全可以讀中文故事書給孩子聽,樂樂叢書有點讀筆,孩子更是可以自由地點選來「輸入」聽到的單字和句子,這不僅對聽力有幫助,也同時讓孩子自然地過渡到閱讀過程,接觸文字帶來的喜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