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1 : 兒童學雙語可行嗎?什麼是真正的雙語者?
思考:為什麼學雙語?什麼是真正的雙語者?
學雙語的好處顯而易見,尤其是能用語言和文字與更多人交流(我們目前討論的是中文和英文)。然而,學習雙語也需要付出代價。畢竟,每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兒童尤其需要玩耍的時間。
當孩子把學習語言的時間分配給兩種語言時,兩種語言都能達到母語水平嗎?這是可能的嗎?
探討這個問題:
學雙語有明顯的優勢,除了能夠跟更多的人交流,還能獲得更多的知識來源,增加自身的包容性,甚至在未來的職場中也更具競爭力。然而,我們也要提醒雙語者不要產生優越感,因為選擇單語的人可能有更多的時間來發展其他技能,增強他們在其他領域的優勢。
學習雙語的兒童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和練習兩種語言的口語和書面語,他們是否有能力讓兩個語言都達到母語水平呢?我們認為這是可能的,一方面取決於這兩個語言的學習是否採用類似母語學習的方法來達到目標,另一方面,我們期望兩個母語都能達到「我們認可」的標準。
什麼是母語水平?
一般而言,母語水平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來評估。如果僅僅會聽說,那還稱不上雙語者。參加標準考試,可以了解自己的水平,或者進行簡單的自我評估,也可以得到一個大致的答案。例如,在5分/100分的滿分標準下,母語者在這四個方面的「寬鬆」標準應該是每一項至少達到3.5分/70分,這樣才算達標。
而要被認可為雙語者,兩種語言的總分數必須符合這一最低標準。例如,3.5+3.5、3.5+4、4+4、5+5等組合才符合我們對雙語者的要求。
平衡兩種語言的時間:
由於孩子需要將學習語言的時間分配給兩個語言,我們應該避免將雙語孩子與單語孩子進行比較,這樣的比較並不公平。然而,我們也必須確保雙語孩子不會變成兩種語言都「不達標」的「半語者」,這會讓孩子失去優勢,反而成為在任何一個語言上都不達標的劣勢,這樣就得不償失了。寧可讓孩子達到4+2的組合,其中一個語言達標,也比兩個語言都「不達標」要好。
附註:
現在提倡聽、說、讀、打、寫。換言之,可以用中文打字來替代書寫文字,從而達到「文字表達和溝通」的目的。這個觀點因人而異,不在此爭論。我當然贊成孩子學寫字,但也不否認,寫字練字需要付出大量時間,而現代科技帶來的變化,我個人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