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10: 是否要教孩子中文部首



部首和部件的區別


部首通常可以作為部件,但部件未必都是部首。部首是用來分類和識別漢字的一部分,通常有助於理解字義、讀音或筆畫結構。相對而言,部件則是構成漢字的基本組成部分,並不一定具備分類功能。例如:「以」字的左邊是部件,而右邊則是部首。


部首的功能


部首在漢字中具有多種功能,但這些功能並非在所有情況下都能達到。


  • 形象提示作用
  • 有提示:例如,「松」和「柏」都是帶有「木」字旁的字,這暗示它們與樹木有關。
  • 無提示:例如,「去」和「至」都帶有「土」部首,但這些字的字義與「土」並無明顯聯繫。


  • 讀音提示作用(有邊讀邊的正確機率約為一半):
  • 有提示:例如,「花」和「化」,讀音相近,這得益於「化」的音形提示。
  • 無提示:例如,「彎」和「變」,儘管這兩個字的上半部分相同,但讀音完全不同。


  • 字義提示作用
  • 有提示:例如,「花」和「草」都有「艸」部首,表示這些字與植物有關。
  • 無提示:例如,「次」和「資」雖然都有「次」的部件,但這對理解字義並無幫助。


  • 查字工具的作用
  • 幫助查字:傳統字典依賴部首來查找漢字的讀音和字義。然而,有時孩子可能會誤解部首,例如在查找「腳」字時,可能會錯誤地認為應查找「月」部首,而非「肉」部首。


查字方式的演變


早期,字典中使用反切法來標示讀音,後來逐漸採用了注音符號或漢語拼音。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通過手寫輸入完整漢字來查找其讀音和字義,這使得對部首的依賴減少。因此,現代學習者在識字時,部首的功能已不如過去那樣重要。

部首與識字的關係

在孩子學習識字的過程中,通常是「整體」識字,而不是先分析部首再識字。孩子的大腦具有強大的歸納能力,隨著學習的深入,他們自然會發現和理解字的部件,這些並不需要特意教授。例如,孩子可能會因為部件相似而把不同的字混淆,這是學習過程中的自然現象。


在樂樂叢書中,我們更注重通過閱讀來識字,而不是集中識字。即便集中識字,也不應一次介紹過多相似的字,這樣反而會導致混淆。


部首與寫字的關係


在書寫漢字時,成人可能會依靠部首或部件來幫助記憶,但孩子通常並不依賴這些分析來書寫。他們更多的是將整個字按照自己的方式書寫出來。因此,在教導孩子寫字時,應讓他們直接書寫,逐漸熟悉部首和部件的規律。


漢字結構類型的簡易分類


根據樂樂叢書故事中的1000餘字,可以粗略地將漢字結構分為以下幾類:

  1. 獨體字(約佔20%):例如「我」、「人」。
  2. 左右結構的字(約佔50%):例如「媽」、「好」。
  3. 上下結構的字(約佔15%):例如「忽」、「雪」。
  4. 其他結構(約佔15%):包括左右結構、三面包圍、上下結構等複雜結構的字。


結語


孩子在學習漢字時,更像是用「照相機」將字形整體輸入大腦。儘管部首和部件對理解和記憶漢字有一定的幫助,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反覆觀察和書寫來鞏固對字形的記憶。總的來說,對於學前班的孩子,應該更多地將「黃金」時間用在「閱讀識字」上,而非過早進行書寫訓練。